xh-1.png
--
2022-10-28
渤海化工宣传片
2022-10-28
集团环保绿色工厂、天津市环境保护企业“领跑者”
2022-10-28
在天津的经济版图中,石化产业占据着“压舱石”的位置。“十四五”期间,瞄准世界一流绿色化工新材料基地的发展定位,我市启动实施绿色石化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围绕龙头企业,继续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基于此,如何让产业链更长、体系更完善、技术更先进、贡献更突出,成为天津市石化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 道路通则百业兴。一条路,融贯交通,承载发展;一条路,产城相依,绘就蓝图。 前不久,我市将南港工业区先期开发的一条主干道命名为“新石化大道”,连通津石高速、天津主城区及雄安新区,成为串连起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条“动脉”。这条路是天津与中国石化一道,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重要象征;是天津着力打造石化产业链的基础保障;是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全面融入天津经济建设的有力见证。 企地共建 扎根天津 这条烙印着“石化”基因的道路,可谓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新”有新的使命、新的期望。 “新石化大道”作为城市Ⅰ级主干路,总长9.43千米,是南港工业区集疏运体系的重要节点。南港工业区地处渤海湾中心、京津冀核心区,作为我市未来石化产业发展的唯一承载地,《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给予南港工业区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的定位。从盐碱荒滩到九通一平,从屈指可数到项目林立,南港工业区如今已构筑起上下游项目互为支撑、耦合联动的发展格局。聚焦这一优势,中国石化将南港工业区作为北方最重要的石化基地,带动中国石...
2022-10-28
国产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只手表、第一台电视机等工业产品先后问世于此;我国工业41个大类,这里有39个,在207个中类里,这里有191个。这里是天津,它的血脉里流淌着工业蓬勃发展的因子,它的大脑里印满近代工业的荣耀与辉煌……这些年,天津坚持“制造业立市”战略部署,一座老工业城市正迎来蝶变。 创新是生命线 这是一张有些发黄的证书,上面写着“发字第一号”:“发明人:侯德榜;发明名称:侯氏碱法。前项发明业经本局审查合格,给予发明权五年……”在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档案室,保存着一张1953年颁发的“新中国第一号发明证书”。 退海之滨,大片的盐碱滩,吸引了留学回国的实业家范旭东。20世纪初,碱是工业之母,突破不了纯碱制造技术,我国工业发展就被“卡住脖子”。范旭东成立永利碱厂,邀请同样留学归来的科学家侯德榜加入。永利突破技术封锁、日本入侵等巨大困难,先后突破西方国家垄断的索尔维法、察安法两种制碱工艺,并于20世纪40年代发明“侯氏制碱法”。1953年7月,侯氏制碱法获得“新中国第一号发明证书”。 在渤化永利公司的丁辛醇生产现场,该公司计划发展部副部长王松指着高大的生产装置介绍:“在生产丁醇和辛醇的过程中,需要一种名称为‘铑派克’的催化剂。而其原料铑的价格非常昂贵,甚至超过铂金,但使用寿命仅为3到4年。每更换一次这种催化剂,多则花费三四个亿,少则接近亿元。而催化剂更换后,金属铑...
2022-10-28
近日,据天津市银行业协会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银团贷款情况通报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新签约银团贷款项目17个,天津渤海集团财务公司作为辖区内唯一一家开展此项业务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一季度新增银团贷款3个,占新增项目17%,位列全天津市辖区内金融机构第二位,仅次于交通银行天津分行的4个,领先于国开行天津分行、中国银行天津分行、天津银行等国有股份制银行天津分支机构及本地法人银行。
2022-10-28
为迅速获得烧碱、次氯酸钠及盐酸等产品生产许可证,近日,渤化集团邀请天津市食品和工业产品许可证审核查验中心主任白云岗及无机产品生产许可专家组到渤化发展实地调研烧碱生产装置及配套附属设施生产情况。专家组详细了解了烧碱装置生产运行情况,新产品质量情况,渤化发展、集团生产技术部负责同志在现场回答了专家组的一系列技术问题。专家组对烧碱等装置及新厂区建设和管理给予了高度评价,申报受理后2天内即批复了渤化发展烧碱、次氯酸钠及盐酸3个无机产品的危化品生产许可证书,为产品迅速投入市场给予了帮助。为表达对市场监管委和其所属审查中心的感谢,集团公司代表渤化发展向天津市食品和工业产品许可证审核查验中心送去了感谢信和锦旗,并承诺企业将高质量高标准地生产“红三晶”相关产品,为不断提升“天津质量”的信誉度美誉度做贡献。
2022-10-28
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集团高层介绍
2022-10-27
2022-10-27
渤化精神:全心全意干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心无旁骛抓经济。 渤化集团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创造价值、发展企业、富裕员工、服务社会。 渤化集团传承发扬的价值观:我们在原则上绝对的相信科学、我们在事业上积极的发展实业、我们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团体、我们在精神上以能服务社会为最大光荣。 渤化集团使命: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全新渤化。
2022-10-27
渤化集团是天津市化工产业的龙头企业,素有“千年盐业、百年化工”之称,所属汉沽盐场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925年建场的“芦台场”。集团始于范旭东、侯德榜、李烛尘、孙学悟、陈调甫等一批留学归国的热血青年于1914年创建的久大精盐、1917年创办的永利碱厂 渤化集团注册资本78.46亿元,现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46户,拥有有效专利1442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3个,科研院所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2.2万名从业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4429人,高级专业职称人员1403人,国务院特贴专家19人。2021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52.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58.6亿元,利润8.93亿元,位居2021中国企业500强第412位,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198位,2021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第42位。截至2021年末,渤化集团资产总额1,182.82亿元,资产负债率59.11%。 百余年来,渤化集团在传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十一五”以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安全可靠、环境友好和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标准,按照园区化、集约化、港化一体模式,持续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先后实施了天津碱厂、外环线以内企业搬迁改造,建成了临港渤海化工园和大港精细化工基地,南港“两化”搬迁改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