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8
国产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只手表、第一台电视机等工业产品先后问世于此;我国工业41个大类,这里有39个,在207个中类里,这里有191个。这里是天津,它的血脉里流淌着工业蓬勃发展的因子,它的大脑里印满近代工业的荣耀与辉煌……这些年,天津坚持“制造业立市”战略部署,一座老工业城市正迎来蝶变。
创新是生命线
这是一张有些发黄的证书,上面写着“发字第一号”:“发明人:侯德榜;发明名称:侯氏碱法。前项发明业经本局审查合格,给予发明权五年……”在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档案室,保存着一张1953年颁发的“新中国第一号发明证书”。
退海之滨,大片的盐碱滩,吸引了留学回国的实业家范旭东。20世纪初,碱是工业之母,突破不了纯碱制造技术,我国工业发展就被“卡住脖子”。范旭东成立永利碱厂,邀请同样留学归来的科学家侯德榜加入。永利突破技术封锁、日本入侵等巨大困难,先后突破西方国家垄断的索尔维法、察安法两种制碱工艺,并于20世纪40年代发明“侯氏制碱法”。1953年7月,侯氏制碱法获得“新中国第一号发明证书”。
在渤化永利公司的丁辛醇生产现场,该公司计划发展部副部长王松指着高大的生产装置介绍:“在生产丁醇和辛醇的过程中,需要一种名称为‘铑派克’的催化剂。而其原料铑的价格非常昂贵,甚至超过铂金,但使用寿命仅为3到4年。每更换一次这种催化剂,多则花费三四个亿,少则接近亿元。而催化剂更换后,金属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