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化学发明审查部一行赴渤化集团所属天津渤化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渤化环修公司)开展专题调研,深入了解企业在绿色环保技术方面的发展情况,调研知识产权对化工行业绿色转型发挥的作用及绿色环保技术转化应用的难点。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化学发明审查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医药化学发明审查部、天津市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处相关同志参加调研;渤化集团科技创新部、渤化资产公司主要领导,渤化环修公司相关负责同志等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首先实地参观企业展厅,对渤化资产公司环保产业、化学试剂、数字智能、检验检测、贸易经营、资本运作六大业务板块进行参观了解,听取了环保产业板块的发展情况、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和绿色技术重点成果应用案例相关介绍。
现场参观
在座谈会上,渤化集团科技创新部对渤化集团的历史沿革、产业基础、创新理念及近年知识产权管理运营工作成效进行汇报。渤化集团作为“新中国第一号发明专利”的传承者,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及知识产权全周期管理数字化管理平台;发布渤化集团专利分级分类白皮书,指导企业围绕核心产品和重点领域进行专利挖掘与布局,申请发明专利占比逐年提升;成功发行全国首单国有企业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实现天津市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零”突破;积极探索质押贷款、专利保险、专利转让许可等多元化运营模式,多措并举推动专利转化运用。近5年,年申请、授权专利均超过200件,截至2025年6月30日,渤化集团拥有有效专利18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近500件。
渤化集团知识产权建设成效
渤化环修公司进行工作汇报。渤化环修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天津市首家专注于环境修复的国资系统企业,先后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天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瞪羚企业。自成立以来共承担环保技术服务及工程业务75项,累计调查地块面积近180万平方米,修复污染土壤200多万平方米,治理地下水20多万平方米。自有技术团队成功攻克工业集聚区“水土共治”技术难题,自主研发的“智能化修复装备集群”填补了国内高精度原位修复技术空白,创新建立的“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标准模型”入选生态环境部示范推广技术目录,自主研发的“高效低碳热脱附修复技术”入选天津市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和京津冀绿色低碳技术典型案例,目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50余项(含两项国外专利),多项技术成果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渤化环修公司成果成效
调研组充分肯定渤化集团知识产权管理运营工作成效和渤化环修公司在知识产权与绿色技术融合的实践经验。调研组表示,绿色技术革新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其发展有助于建立行业壁垒,也具有显著的社会效应,伴随国际绿色技术创新竞争态势日益激烈,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加大绿色技术知识产权工作支持力度,希望通过本次调研,能够充分了解地方代表性企业实际需求,助力完善绿色专利快速审查机制,推动绿色专利技术转化运用。渤化环修公司作为国内绿色技术细分领域代表性企业,要在现有基础上以绿色专利技术推动化工企业转型发展,一要加速推动现有专利技术装备化、产品化发展;二要加强绿色修复技术全链条专利布局力度;三要积极探索低碳绿色环境修复技术的家庭化应用;四要深入参与绿色专利技术细分领域交易平台及专利池建设;五要以国际专利申请开拓海外市场,打造国际竞争力。
指导交流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本次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走访调研,为渤化集团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工作,尤其是绿色环保技术领域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渤化集团将紧密围绕“高端高质高效、绿色低碳循环、数字智能智慧、韧性安全”发展目标,在创新驱动引领过程中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国际化视野在绿色技术专利布局、专利技术标准化等方面持续探索,加强自主创新,围绕新能源、节能减排、生态保护修复等绿色技术持续攻关,进一步擦亮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底色,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渤化力量。